一、為什么要買一輛踏板摩托車?
摩友曰,踏板摩托是騎士最后的歸宿,正所謂絢爛至極歸于平淡。本人摩齡尚短,至于歸宿是不是踏板,我不知道,但我認為自己需要一輛踏板。公司離家并不遠,車子還沒熱乎就到了,既不環保,也是浪費。如果不刮風不下雨,騎摩托上下班挺愜意的??墒?,每當我要騎車上班時,就要跨上川崎versys,戴上頭盔,穿上騎行服。即使不穿騎行靴,也要穿上運動鞋。這顯得過于嚴肅,也過于招搖。再也不想在市區騎大車了,我就尋思著買個踏板摩托。戴個頭盔,裝作人畜無害的樣子,低調出行。即使襯衣皮鞋,也不突兀。
我對踏板有了兩個訴求,首先,車要小巧,不能只是小,還要有一定的動力,有些電瓶車就挺小巧的,但就是動力不行,油門也不夠線性。電瓶車是不可能買的,血液里流淌的是汽油。其次,車要低調。所謂低調,既不惹JC叔叔敬禮,也不要惹路人注意。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低調的淹沒在上班的電瓶車群中,掛上箱子就是外賣的即視感,這是我想得到的。當然,如果低調中還能有點悶騷的話,那就最好不過了。
二、買個什么樣的踏板摩托車?
剛開始云看車的時候,什么低端外賣的雅馬哈巧格、雅馬哈迅鷹、鈴木UU之流的,中端小資的標致姜戈、光陽like、本田甲御之類的,高端裝逼的vespa沖刺春天、寶馬C400GT之類的,都看了,糾結的一逼。我買東西的習慣非常不好,總是不能鎖死預算,導致選擇過多,遲遲不決。簡單點說就是,“對自己的經濟實力,沒點逼數”。說到最中意的,那還是vespa,倒不是因為什么老掉牙的羅馬假日,而是因為車本身簡約精致,符合我一貫的審美。但她嬌貴的小身板,進了家門得姑奶奶似的伺候著,我這IT屌絲可消受不了。罷了,這次不糾結,說服自己別裝逼,買個一萬塊的踏板就行。
網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看不摸,沒有感覺。5月底的某個周末,帶著兒子去了蕭山瓜瀝鎮的摩托車市場。市場很破,也沒啥人氣。什么本田甲御、裂行、光陽的like也都看了,也沒啥特別的感覺,反正現在電瓶車模仿摩托車多了,都看膩了。先沖著第一個訴求去——車要小巧,黑色的巧格,小巧修身,并且頭上還帶點綠,低調中還有點悶騷,我喜歡,兒子也中意。當然兒子打小喜歡車,是個車就喜歡,還是老子喜歡重要,于是列為備選之一。
再沖著第二個訴求去——車要低調,去看了鈴木UU。嗯,確實夠低調。我對網友嗤之以鼻的前臉竟然沒那么討厭,但看到包著花里胡哨保護膜的護杠,還是有點想吐。今天趕巧,店里到了換臉的鈴木UY,價格貴了1000,確實好看了些,但絕對沒驚艷的感覺。車比巧格大了不少,坐墊也長,不像巧格最多帶個兒子,鈴木UY還能多帶個老婆。UY和UU的動力總成沒任何差別,就因為換個臉就漲價一千大洋。值不值?我認為還是值的,天天騎個自己看了都想吐的車,多膈應啊。當今看臉的社會,顏值就是生產力,為了顏值,鈴木UY列為備選二。
不看了,接下來就二選一了,出差回來就去提車?;厝ナ帐皷|西就去濟南出差了,濟南作為不限摩的城市,踏板摩托車很多,濟南鈴木也是它主場,看到了好幾輛鈴木UU,都是外賣專用,可見很可靠皮實??慈思因T車心癢癢,決定回家就去提鈴木UY125。
三、到最后買了啥?
辦完了事返回杭州,在高鐵上又去翻踏板的評測,看到了三陽剛發布的四款新型踏板車,其中的一款叫火焰鳳凰的FNX150吸引了我。光陽和三陽都是臺灣本土的摩托品牌 ,而且分別是銷量老大和老二,2016年去臺灣的時候也見過不少專賣店,很多還都在高大上的商場里。三陽踏板FNX150,樣子上說是什么世界美學,從圖上看還比鈴木UY顏值高一點;排量150cc,功率8.3kw,比UY也高那么一點點;前后輪還有ABS,這可比UY好多了。價格嘛,貴了不止一點點,14800元。但在1.5萬內配備前后ABS的踏板,可選擇的并不多。ABS是我非??粗氐?,如果摩托車上只有一個電子裝備的話,我也希望是ABS。它是保命用的,摔過車的同志都懂,那都是多么痛的領悟。后面又看了別人的騎行感受,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最突出的就是油門跟手、剎車給力。又對著高清無碼大圖仔細觀瞧,越看越喜歡,就它了。男人就是容易見異思遷,FNX150俘獲了我的心,鈴木UY撒呦哪啦了。
6月5日,趁端午節前,我把車訂了,心想著小長假騎車浪一浪。訂的是黑灰色,最低調的顏色,但我認為也是最漂亮的顏色。本人一向鐘情黑色,黑色低調,不顯油膩。致電車行老板,我說要現車,老板滿口答應沒問題,趕過去才知道根本沒現車,說是四五天能到。我把頭盔手套都帶去了,老板給我看這個,鄙視他。
四、初體驗怎么樣?
端午節車也沒到,訂車6天后車才到,更加鄙視車行老板。當時已經天黑了,小貨車才把我的小踏板送到?!八蛙嚿祥T”這點不錯,當初買versys650的時候,好歹算個大件,老板都不提供送車服務;這個小踏板的價格只有大車的六分之一,卻提供了送車服務。不過,貨車司機固定踏板時,是直接拿繩子粗魯的綁在車上的,把后座扶手的油漆都給磨花了,可見三陽FNX150的油漆厚度一般。
兒子知道我車到了,非要讓我帶他溜達一圈,于是我們爺倆就在小區旁的小路上跑了下,媳婦也在旁邊遛彎。我邀請媳婦坐車,她嗤之以鼻,對于我抽風買個踏板還略有意見,我說你不能“寧肯坐在自己的奔馳車里哭,也不坐在我 的踏板上笑”,最后還是兒子面子大。媳婦坐到了后座上,兒子半坐半站在前面,位置剛剛好。媳婦坐上來,我把后面的腳踏放下來讓她踩住,她摟住了我的腰。一家人慢悠悠的溜達,夜風習習,兒子在前面興奮的搖頭晃腦,媳婦在后坐嘿嘿的笑。多么溫馨的畫面,多么美妙的家庭時光,這時的摩托承載的不是肉體,也不是靈魂,而是愛,一家人的愛。
等媳婦陪孩子睡著了,我又忍不住騎車去偷歡。摳門的老板估計只給加了兩瓶蓋的汽油,這一溜達車就沒油了。車子的臨牌還沒到,加油站估計會給我閉門羹。不過這難不倒我,找了根膠皮管子,一頭插進versys的油箱里,用嘴吸一下,就將汽油引到踏板油箱里了。這一吸非??简灴诨?,相信這么玩過的同志都懂,弄不好就是一口汽油,那味道很帶勁。
液晶儀表盤很漂亮,是這個車上的顏值巔峰部分。是彩色的,也是負顯的,即使在大陽光下也能看得清,但這時就是黑白的了。儀表盤的一圈是轉速指示,看著動感帶勁。全車燈光都是LED,顯逼格。
其中U型的后尾燈很漂亮,個人評價為顏值第二。晚上車燈的照明效果很不錯,這點也很滿意。
夜已深,路上行人寥寥無幾,帶著我的全盔,即使油門大點,也沒感覺排氣多吵。怠速時聲音就更小了,只有在起步的時候,要把轉速提到4500轉,這時候排氣聲才會大起來。排氣沒什么特色,沒有咻咻咻,也沒有收油回壓的砰砰砰,平淡如水,不吵不鬧,就是踏板摩托車應有的聲音。
這車配備了“零后仰懸掛系統”,意思應該是起步剎車時不會讓你前仰后合的。起步確實很平順,依我看有點遲鈍,必須把轉速提上去才有點勁。轉速要提到4500以上,此時起步的噪音就會大一點,這點不是很喜歡。起步后的加速就非常線性了,轉速5000以上就可以超越各種電瓶車了,5500以上就快能趕上汽車了,6000轉以上就是飆車小王子了。時速從30到70,一氣呵成,油門線性,車身震動不大,騎行感覺很舒服。轉彎也很輕巧,左拐右突的靈活感比跨騎車不差,加上車身小,反而更有信心。
值得稱道的還有剎車,剎車手感也很緊實,完全不松垮。后輪的ABS很容易捏出來,彈手的感覺并不強烈,而是很綿密的感覺。伴隨著ABS做動的聲音,讓你感覺剎車很有信心。前輪ABS比較難觸發,時速40以上,專門找路上的白線急剎,才能觸發。但前后輪都有ABS是確認無疑的,而且是博世10代ABS,需要說明的是10代并不比9代先進,反而是9代的減配版本。參數不重要,實際剎車手感很好,線性有力,讓人很有信心。
要吐槽的是置物空間,這車的馬桶不大。第二天一早我就去呆子騎士網的門店買頭盔,心想著哪個頭盔能放下就買哪個。結果是,3/4盔沒有能放的下的。死心了,花了600隨便買了個motorax的3/4盔,看中了它佩戴舒服,還有雙鏡片。這車前面踏板的空間也不大,頭盔盒子放不下,只能綁到了后座上?;丶乙豢?,后扶手的油漆又被紙盒子給磨花了。這車的漆水看起來挺漂亮的,亮黑色和啞光灰色的搭配也很好看,但就是薄了點,估計不耐操。不過無所謂了,用途就是市區短途騎行,不送外賣不長途,省著點用唄。
車子買來的這三天都騎著上班了,即使小雨也沒落下??焖俜奖愕牡竭_目的地,這車很好的滿足了我上班的需求。還偶然有了驚喜發現,那就是頭盔竟然能放到馬桶里了。為什么?因為使勁壓一壓后座,讓后座變形就能扣上了。頭盔有地方放就不用擔心被人手賤順走了。破財事小,現在不戴頭盔都不會騎車,哪怕出門買個菜,頭盔也是必須的。
今天小雨,上班前把車拉到小區里拍了幾張照,中午利用午休又到錢塘江邊浪了一圈。等哪天偽裝成電瓶車,繞西湖轉一圈,再給它拍幾張靚照。今年3月去新加坡玩,樟宜機場送給兒子一張貼貼紙,他把所有的都貼到了我踏板上。
另一個要贊的是車的集成鑰匙開關,馬桶開啟、油箱開啟都集成在一起。油箱口也在前面,方便加油。下方就是5V2A的USB充電口,手機導航方便充電。下方的置物口也很實用,天熱了放瓶飲料,隨時停車隨時喝水,旁邊還富余不少空間,可以放一副手套或其他小物件。
我擁有這輛踏板車三天一晚了,截止到現在,還是非常喜歡的。就像第一晚,我發了個微博,“晚上在江邊騎行,頭盔里滿是笑容。好騎、好玩、好車,符合期望”,這就是我對著車的評價,很滿意。
五、后記
就在我寫下這篇文章的同時,兒子在樓上學英語,我是騎踏板摩托送他來上課的,這是這輛踏板車帶給我的另外的意義。它不像我的versys一樣,那是我長途摩旅的玩具,它帶我在大草原飛馳、帶我在山路上狂奔、帶我去看祖國的秀麗山水,但它幾乎沒有帶過我的家人。而這輛小踏板,每天下班兒子都央求著帶他去玩,我帶著他去吃了肯德基、帶著他去看了錢塘江、帶著他去上了英語課。我相信這段時光會成為我們爺倆的美好回憶,而在這份回憶里,這輛踏板車也會在。
(編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