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禁止載客和限行兩把利劍管控下,曾經在重慶主城搶盡風頭的客運三輪摩托車面臨“命運大轉折”。出行時間與功能的限制,使客運三輪陷入“行路難”的境地。經整治,中心城區及主干道幾乎見不到客運三輪的身影,但是,在中心城區之外的周邊道路上,仍然有少量客運三輪車,包括不受限行的殘疾人專用車,繼續干著攬客的營生。
客運三輪車高光過去時
山城重慶,8D魔都,相比平原城市,公共交通體系有些先天不足。2005年以來,重慶主城先后開通數條軌道交通,公共交通得到極大改善,軌道+公交成為市民出行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但是,由于地面公交覆蓋不夠完善,部分軌道站點與地面公交接駁距離較遠,加上很多支路及次支路公交車缺位,最后一公里成為市民出行的痛點。對此,平原城市共享單車輕松搞定,而重慶整座城依山而建,路況復雜,坡度大,短途且偏僻的地方出租車又不愿去。在特定的時期,殘疾人三輪車作為“編外”交通工具,承攬了短途載客的業務,并且做得風生水起。
重慶客運三輪車,最早是殘疾人專用三輪車用于代步,后來為了解決殘疾人的生計,默許從事營運搭載乘客??瓦\三輪車在重慶有一個特別的稱呼:“掰掰車”。一是因為重慶話里“掰掰”是瘸子的意思,二是該車在路上行駛中顛簸起伏如瘸子行走的狀態。其他也有叫“救火隊”、“法拉利”的,但都沒有“掰掰車”深入人心。
在此,有必要特別強調:在重慶,“掰掰車”是約定俗成的愛稱,無歧視殘疾人之意。
重慶的客運三輪車基本上都是紅色車身,有很高的辨識度?!瓣庇腥缭缙诔鲎廛嚨摹皧W拓”“拓兒車”,成為叫車的統一口令,手一揮,再吼一聲“掰掰兒走不走”,一輛客運三輪車便會立即迎上來。眾所周知,重慶是一個火爐城市,夏天氣溫高,有的客運三輪車帶空調,市民則稱為“豪掰”,起步價會高一些。
多年以來,重慶客運三輪車是市民短途出行的神器??梢哉f,客運三輪車在重慶滿足了一個細分市場:為公共交通覆蓋盲點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服務,解決市民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難題。走出軌道交通或公交站,離目的地還有一段路程,又輕易打不到出租時,客運三輪車便是美好的遇見。招之即來,隨叫隨走,服務到“家”。此外,重慶客運三輪車對路況有很大適應性,8D魔都的大街小巷,荒山野嶺沒有它不能去的。在重慶客運三輪車的世界里,包容性很強。有的車內里放有小凳子可以加座,人多人少,不分老少不同身份都能一車裝。別看那些衣著光鮮的帥哥美女,甚至老板,其實也有坐“掰掰車”的時候。
重慶主城的客運三輪車起步價不低于出租車,熱門的旅游景點起步價甚至翻倍。在高光時期,一輛客運三輪車一天能帶來三四百的收益,好的時候五六百。殘疾人三輪車掙錢快,門檻低,一度讓人眼紅不已,以致一些健全人想方設法搞到營運資格,買來殘疾人三輪車跑業務。
客運三輪車的火爆生意,也帶動了三輪車企業的發展,生產的客運三輪車不再限于殘疾人專用,也有適合健全人駕駛的車型。所以,后來的客運三輪車包含了殘疾人專用車和普通三輪摩托車,只是沿用了大家長期的習慣叫法,一直統稱“掰掰車”。
可以豪不夸張地說,名叫“掰掰車”的客運三輪車是重慶這座城留給一代人揮之不去的獨特記憶。在重慶主城,正是這些不起眼的客運三輪車,將城市空間、時間和人群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優化組合,為市井生活帶來諸多便捷。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公共交通工具日益多樣化,出租車日漸興盛、網約車愈發開放,再加之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轎車幾乎成了家庭的標配,重慶主城的客運三輪車經歷了近20年輝煌之后,開始進入退潮期。
城市整治三輪車
重慶客運三輪車若論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民生問題。它曾經為弱勢群體帶來收入,解決了生計;彌補了城市公共交通網點空缺,使市井生活更加便捷。
若論過,有人認為重慶駕駛客運三輪車的要么殘疾,要么年齡偏大,開車不講規矩,加之針對三輪車的交通管理法規欠缺,客運三輪車超速超載、隨意調頭、占道騎線習之為常,由此引發的交通事故時有發生。有人這樣評價:重慶“掰掰車”太牛逼了,沒有不敢闖的紅燈,沒有不敢停的路段。也有人說:重慶開“掰掰車”的大爺那真不是你大爺。言下之意,惹不起??傊瓦\三輪車留下太多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不良印象,讓人由愛生恨,整治客運三輪車的呼聲越來越高。
對于客運三輪車該不該存在,社會上呼聲不一,有需求的表示“存在即合理”,不喜歡的則表示“堅決支持取締”。
重慶要轉變成國際化大都市,必須做出一些改變和取舍。為了維護正常的交通秩序,為了城市形象,作為摩托車之都的重慶,這座曾經對三輪摩托車非常包容的城市,如今,也不得不對包括客運三輪車在內的機動三輪車出重拳。
時光流轉到2019年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重慶市市政設施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重慶市渝中區率先打響三輪車限行第一槍。緊接著,重慶主城各區先后作出反應,出臺三輪車限行規定。
2021年6月,是重慶主城整治三輪車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主城九區全域城區道路除24:00-7:00外,限制使用動力裝置驅動或牽引的三輪車輛通行。限行時段內,兩類特殊三輪車標識、證照齊全可通行。其中,依照市殘聯統一核發的殘疾人車輛專用標識和駕駛人殘疾證的殘疾人專用三輪車允許通行;依照郵政管理部門統一核發的快遞專用標識,具備車輛牌證、車輛保險的快遞業三輪車允許通行。
至此,除特許外,重慶主城所有機動三輪車生產廠家、經銷商、用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成交量是市場的晴雨表。受三輪車限行影響的重慶老頂坡三輪車市場,曾經堪稱重慶乃至西南最大的重慶老頂坡三輪車市場,2021年下半年,銷售斷崖式下滑?;⒛觊_春,往年的節后小旺季沒有了,市場愈加清淡。一些商家不得不關門退市;其他仍在堅守的商家,也是門庭冷落,少有買家問津。經銷商直呼這生意做得太煎熬了。在限行管治收緊的大趨勢下,主城用戶新買三輪車的可能幾乎為零,商家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主城以外的區縣。
客運三輪車“偷生”進行時
重慶主城全域三輪車限行規定執行以來,中心區域及主干道凈化程度很高,除了快遞專用三輪車及少量的客運三輪車,大白天很難見到貨運三開在城區道上行駛。整治效果可見一斑??瓦\三輪車中,有三種情形,第一種殘疾人三輪車,貼有本區統一的標識和專屬的編碼,如渝中區0188。第二種是在交管部門辦理了機動三輪車牌照。第三種,無牌照??梢娬芜`規載客加限行,還是沒能剎住客運三輪車拉客之風。殘疾人三輪車攬客,不分白天晚上,可以全天候營運。而普通客運三輪車就得小心謹慎,有所顧忌,白天只在一些僻靜的支路尋找乘客?;蛘?,白天停放在邊邊角角,晚上“錦衣夜行”。
經觀察,一些老舊社區、支路和次支路,或遠離中心城區的軌道交通站,即使是大白天,也總有數輛客運三輪車做業務,有牌照無牌照的都有。有的地方還有固定待客區,幾輛車排成一條線,依次等候,不插隊,也不互相擠兌,默默之中透著一股重慶“摩生人”的市井江湖味兒。
用不了多長時間,便有乘客跳上車,車夫關車門,“突突突”走起,整個過程,動作連貫嫻熟,也沒見問價,乘客與車夫配合相當默契,看來都是“??汀?。遇到下班時間,客運三輪車的生意特別好,來一輛走一輛。
交通部門三令五申不允許三輪車載客,但是總有人“不聽話”,觸碰紅線。據車主說,交警會不定期執法,抓到就要遭處罰100元或收車。因此三輪車大白天攬客,車主的內心也是裝著一百個膽怯,唯恐被抓了現行。無論是罰款還是收車,對他們來說,都是割肉之痛。
一位三輪車女司機,殘疾人,支路及周邊是她的業務范圍。在等待乘客的過程中,不時把眼睛投向車外,觀察有沒有交警,時刻準備“逃之夭夭”。
晚上就不同了。夜幕為違規營運蒙上了一層保護色,客運三輪車攬客從容多了,中心區域也敢去。通常晚上8點左右,就會有客運三輪車停在商業街路口等候乘客。那些短途的、出租車不樂意跑的路線,正是客運三輪車的香餑餑。
按相關規定,篷車類,即客運三輪車可以載人,但是只能用作家用出行,不得從事經營性活動;貨運三輪車不能載人;休閑三輪車處在模糊地帶,現在是默認可以載人。所以,即便是殘疾人三輪不受限行約束,但拉客遇到檢查也是要受到處罰。難怪乘坐三輪時,車主有時候會提醒乘客:“遇到交警檢查,就說是一家的哈?!?
客運三輪車“拜拜”未來時
2019年底開始啟動的三輪車限行,抽掉了客運三輪車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加快了這種民間交通工具退市的節奏。其實,在三輪車限行規定出臺之前,重慶主城客運三輪車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主要原因如下:
原因之一,三輪車,包括殘疾人三輪車載客長期被定性為違規營運,政府的綜合管理不斷升級,客運三輪車載客的風險越來越大,促使大批載客三輪車從主城向邊緣區域及鄉鎮轉移。
原因之二,公共交通升級,出行更便捷。據統計,重慶主城的軌道交通已陸續開通10條,軌道交通與地面公交接駁更加人性化,公交系統通過抽密、填疏、補空手段優化公交線路,并通過開發次支路穿梭巴士、小巷公交等,主城中心城區公交站點基本實現500米覆蓋。如此,主城中心城區最后一公里出行難問題得到根本改善,客運三輪車漸漸失寵。
以渝中區為例,重慶朝天門、菜園壩、洪崖洞,曾經是客運三輪車攬客的福地,現在已經很難見到。好不容易在朝天門批發市場捕捉到一輛客運三輪車,觀察好一陣,沒有乘客。上前與師傅聊天,師傅說他的車是殘疾人專用車,哪里都可以去,以前長期在朝天門一帶拉客人,起步價10元,一天能掙幾大百。問其現在,師傅來了情緒:“早上九點就開始等起,三個多小時,總共拉了兩個客人,一單10元,一單20元。如果被抓,還要倒貼交罰金?!?
看來,在城市中心區域,客運三輪車真的是好運不再來。這也不難理解,從市場經濟角度來看,客運三輪車的秩序是由市民的需求決定的,有需求才會有供給。當公共交通無法滿足部分市民的短途出行需求時,客運三輪車作為替補,扮演了代步工具的角色。正是市民的需求,客運三輪車才有了存在感。當市民有了更方便更安全的交通工具,客運三輪車自然淪為雞肋,即使不用行政手段,它都會自動消失或轉移陣地,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客運三輪車何去何從
客運三輪車的產品定位就是短途代步,重慶大量客運三輪車都是用于營運,真正自用的不多。對于三輪車限行,以及客運三輪車違規載客的整治,大城市就不必說了,現在連很多縣城都在下重拳,甚至出臺某些地段24小時禁止三輪車通行、全面取締客運三輪車的規定。限行、取締雙刃劍下的客運三輪車,命運多舛、前途迷茫!
城市的交通秩序管理手段有“疏”有“堵”?!岸隆焙唵未直?,在緊急情況下“堵”可以快速控制事態的發展;而“疏”才是長久之計。政府在禁載限行客運三輪車的同時,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替代品,那就是“疏”,以“疏”代禁,效果更佳。有經濟實惠、安全可靠的選擇,誰還愿意為高價的三輪車買單!比如,政府逐步新增公共車輛及公交路線,滿足底層群眾的出行需求;投放更多的社區小巴士、小巷公交替代三輪車,讓市民無“最后一公里”后顧之憂。如此,客運三輪車無單可接,自然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至于三輪車載客違規,客運三輪車包含殘疾人三輪車,它的功能就是裝人。如果就安全而言,客運三輪車載家人載乘客,不都是活鮮鮮的生命?再就違規與否而言,客運三輪車上載的是家人還是乘客,交警判定的標準是什么?因噎廢食,從來就不是良策。相比公共交通,客運三輪車的安全性和舒適性大打折扣,可還是有市民樂于接受它的顛簸,接受它的價位,難道不值得思考它的個中緣由?
其實,客運三輪車作為低速微型代步工具,完全沒有必要一刀切,交管部門可以通過加強駕駛人員資格培訓、考試、發證管理,在正常上牌并考取駕照的前提下,給客運三輪車松綁,不說和殘疾人三輪車平起平坐,至少可以適當放寬行駛的范圍和時間,在交通不便的路段,讓老百姓名正言順、體面地駕駛或搭乘客運三輪車。
客運三輪車載客行為存在多年,近幾年的“取締”之風愈吹愈烈,但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單就城市客運三輪車載客而言,要想徹底“取締”,可以從客運三輪車結構上作文章,生產廠家設計開發單座載人三輪車,包括殘疾人專用三輪車,代步載物兩相宜。如此,既從源頭解決了客運三輪車非法載客的痼疾,又滿足了部分市民短距離出行的合理需求,豈不是一箭雙雕!
時代總是向前,新的事物取代舊的事物是社會進步的表現??瓦\三輪車在重慶主城的興盛和退隱,代表著重慶主城不同時期城市公共交通的發展水平。近幾年,重慶主城的公共交通的確發生了驚人變化,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由于重慶主城組團式地域形態特色,大多中心城區的周邊還存在一定體量的“城中村”。從城市交通發展趨勢來看,中心區域最后一公里出行問題已基本解決,而邊緣地帶的城市化建設、道路的拓寬及小巴士的投入,不是短期內就能立竿見影。因此,普通客運三輪車退出重慶主城中心區域已成定局,但完全退出主城尚需時日。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作為曾經為重慶“卡卡角角”交通立下汗馬功勞的客運三輪車,與之結緣數十年的重慶人,更希望它能繼續為不方便的區域或路段提供“方便”。至于客運三輪該不該合理地存在,希望能由市民的需求來投票。
(編輯:xuyong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