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摩托車分會秘書長 李彬
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摩托車行業目前的整體情況,以及談談對未來中國摩托車行業發展的一些想法。
中國摩托車行業從2012年開始進入轉型升級階段,格局發生變化,面臨全新的挑戰。國內市場方面,傳統摩托車受汽車、電動車替代明顯,過去的主流消費市場——農村市場逐步縮小,城市出行代步及休閑娛樂的市場需求增長明顯,但受城市“限摩”影響,增長空間有限。我國摩托車內銷已經連續7年處于下滑趨勢,下滑比例大概每年10%。2009年,內銷最高達到1900萬輛,2016年內銷不到1000萬輛,降幅接近50%。我國摩托車產銷年均降幅在10%以上,2016年1月~11月,摩托車產銷1522萬輛,全年接近1700萬輛,同比下降12%,其中,1月~11月兩輪摩托車銷售1333萬輛,同比下降12.3%;三輪摩托車銷售189萬輛,同比下降7%。預計2016年全年摩托車產量約1700萬輛,其中出口700萬輛,內銷1000萬輛。
中國摩托車行業的轉型升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取決于政府的管理方式,摩托車行業需要市場經濟這雙無形的手去推動,與此同時,中國摩托車市場消費模式的轉變不可逆轉,中國摩托車行業的新形態正在形成。
對于轉型升級,其實我們現在也面臨著一些障礙。去年,中國摩托車企業(包括分廠)有224家,今年,中國摩托車企業(包括分廠)有240多家,摩托車產量下降,而摩托車企業數量卻在增加,這和目前政府的管理方式有很大的關系。摩托車企業是目錄內企業,相當于上市企業,具備殼資源,雖然行業有進入機制,但缺乏退出機制,如果中國摩托車行業未來一直保持有200多家企業的話,也許就沒有未來,因為這并不利于前端企業的發展。
這幾年,摩托車行業趨勢朝著城市代步、休閑娛樂上面發展,隨著我國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預計“十三五”期間,居民收入增長6.5%,2020年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收入的增長使人們有了更多選擇的權利,多元化的價值觀也逐步呈現,人們更傾向于自由個性化的生活方式,而作為自由、個性化的代表,摩托車正好能滿足人們這一需求,因此摩托車具有很大的需求潛力,只是目前受到城市“限摩”的阻礙。近年來,國內企業新產品排量主要集中在150mL~250mL,2016年1月~11月,150mL~250mL的摩托車共銷售73萬輛,同比增長8%;250mL以上排量摩托車銷售4.11萬輛,同比增長18.8%,其中,大于400mL、小于750mL的銷量是9000多輛,同比增長6.6%。1月~11月,跨騎摩托車銷量777萬輛,同比下降14.4%;彎梁車銷量243萬輛,同比下降20%;踏板車銷量313萬輛,同比增長2.1%,其中50mL、100mL的踏板車銷量下滑,而125mL、150mL的踏板車處于增長趨勢,150mL踏板增長率在71%,踏板車產量占總產量的比例是23.5%。這些數據也表明摩托車行業在產品結構上的一個轉變。
就進口摩托車而言,進口大排量摩托車已經連續幾年呈高速增長趨勢。2016年1月~10月份進口1.7萬輛,其中小于500ml的4300多輛,同比下降50%,這塊主要是進口單缸摩托車下降比較厲害,因為中國人使用單缸車已經很多年了,所以現在基本上都不買單缸車,致使單缸車一直在下滑。500mL~800mL的進口4400多輛,同比增長4.9%。800mL以上的8900進口多輛,同比增長58%。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進口摩托車800mL以上增速明顯,這類產品主要集中在寶馬、杜卡迪、哈雷3個品牌。國外摩托車進口量雖僅占國內摩托車產銷總量的0.1%,但是進口金額巨大,僅800mL以上的進口摩托車金額就達到1.13億美元,平均一輛車9萬人民幣。
在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摩托車都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具有節約道路空間,易于停車的特點。在國外,摩托車廣泛地應用于通訊、快遞、警用、消防、搶險、救災等領域,尤其是目前,城市交通擁堵已經成為困擾城市發展的世界性問題,摩托車具有很強的機動性和經濟性,歐洲和日本在城市擁堵地區研究表明,摩托車和汽車按一定比例行駛,能夠有效地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另外,根據清華大學調研結果顯示,目前的交通體系不能完全滿足人們便利出行的需要,摩托車在交通應用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應用得當,摩托車將是完善交通體系、滿足居民出行便利性、經濟性的有利補充。對于因交通擁堵造成的經濟成本,以北京為例,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2014年的研究成果顯示,北京因交通擁堵每年大約造成700億人民幣的損失,其中80%是時間的損失,10%是消耗的燃料成本,另外10%是由于擁堵造成的污染成本。與城市擁堵相對應的是,我國處于私人汽車發展的高峰,不斷攀升的私人汽車空載率造成了道路資源的浪費。摩托車和汽車相比,在能源消耗、排放及道路占用方面都具有相當大的優勢,所以,我們也正在做一個工作,就是申請城市里摩托車比例占汽車比例的10%,今后可能還會逐年放開。
說了這么多,不得不提到新能源摩托車。新能源摩托車具有巨大的潛在市場,是國家鼓勵發展的產品,在城市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據估計,目前超標電動自行車產量超過3000萬輛,保有量超過2億。目前,受超標電動自行車及超標輕便自行車的影響,電動摩托車市場還沒有真正啟動,2016年1月~11月,全行業共生產電動摩托車7728輛,其中絕大部分產品都是使用的鉛酸電池,按規定,使用鉛酸電池的產品不屬于新能源摩托車。
中國摩托車的中低端市場仍然會長期存在。截至2015年,我國農村地區人口數量有9.3億,摩托車在農村仍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中國的中低端摩托車市場會長期存在,但是隨著農村逐步富裕,道路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市場空間會逐步縮小?,F在,公安部公布的摩托車保有量是1.1個億,但實際數據是1.6億~1.7億,因為還有大量的摩托車沒上牌照。截至2015年5月,國內摩托車保有量最大的省市是廣東,為1050萬輛,其次是山東,693萬輛,然后是四川、湖南、湖北、福建、安徽、貴州、遼寧、吉林、海南、甘肅、寧夏、上海、天津、西藏。
另外,目前出口市場仍具有很大的需求潛力。近兩年,我國摩托車出口出現連續下滑,據海關統計,2015年,摩托車出口850.79萬輛,同比下降8.28%,摩托車出口五大洲僅拉丁美洲保持增長,非洲、歐洲降幅達到20%以上,出口量最大的國家是緬甸,降幅也達到25%,尼日利亞降幅達50%以上。由此看來,出口市場面臨著不小的危機。詳細說說緬甸市場,我國出口緬甸的摩托車價格都非常低,我去年在云南市場調研的時候,發現最便宜的是1600元,據說現在最便宜的是1400元。我當時問經銷商,這車能用多長時間,他說包用兩年沒問題。事實上,現在國家規定的摩托車的使用壽命是13年,而且摩托車是屬于耐用消費品,現在卻被做成了快速消費品。另據了解,在緬甸,日本車和印度車都在做專賣店,而中國車卻是大市場,所以如果再這樣下去,緬甸就是下一個越南。據海關統計,2016年1月~11月,我國出口摩托車672.78萬輛,同比下降4.81%,出口主要集中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占總出口量的90.2%,與去年相比,亞洲市場有所恢復,出口247.43萬輛,同比增長6.96%,拉丁美洲、非洲受經濟復蘇緩慢影響,摩托車出口仍處于下滑趨勢,拉丁美洲出口183.97萬輛,同比下降9.1%,非洲出口175.42萬輛,同比下降14.82%,從長遠來看,亞非拉地區對摩托車仍然具有很大的需求潛力,我國摩托車在這些地區仍有很強的競爭力,但仍以價格做主要的競爭優勢。隨著國內摩托車產品逐步轉型升級,我國出口產品從整體上也仍有待于進一步提升。
下面,我想就摩托車行業未來幾年的發展跟大家做一個交流。
第一,我國摩托車行業將繼續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預計2016年~2018年,中國摩托車產量仍會持續下滑,傳統車型所占比重會進一步降低,設計時尚的大排量、休閑娛樂車型和適合城市代步的車型將會加大推出力度,電動摩托車、城市應用摩托車,摩托車休閑娛樂等新興市場增速明顯。摩托車國Ⅳ標準將在2018年7月1日實施,2019年7月1號,企業停止銷售國Ⅲ車型,預計2018年到2019年,國內的摩托車產量將跌到谷底。隨著國Ⅳ新車型的推出,2019年,整個產銷將恢復到正增長,但這種正增長是一種技術性增長和政策性增長,預計那時國內的產量在500萬輛,國際市場還是保持在六七百萬輛,全行業的產量在1200萬輛左右。預計將來,隨著市場需求的發展,150mL以上排量的摩托車產量仍會逐年增長,占兩輪車總量的比例將達到20%,踏板車在城市短途代步方面應用將更加廣泛,將占兩輪車產量接近50%。
第二,隨著行業結構調整的深入,市場競爭的加強,將會有更多的企業被市場淘汰,退出市場,行業生產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如果摩托車行業管理政策性題得到解決,摩托車行業實現全市場化將會形成由幾家產量在百萬輛以上的大型企業,幾家生產個性化產品的摩托車企業,以及若干家起到市場補充作用的中小型摩托車企業組成的一個市場格局。
第三,行業規模較大的企業將會繼續提高市場占有率,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強化品牌形象。這就是說,目前產量大的企業將來主要還是做市場占有率,做市場占有率就是說要不斷推出新品,每年換代,將之前的老車型做一個提前促銷,給新車型騰出一個新的市場價格空間,有利于推出先車型。而個性化企業將會開發針對高端消費群體的個性化產品,強化個性化產品的技術地位,隨著產業、行業銷量的下滑以及規模較大企業強化市場占有率,中國摩托車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第四,隨著產品升級,休閑娛樂產品增加,企業營銷模式也將隨之改變。大型企業傳統代理批發模式將向批發和專賣店加俱樂部的組合模式轉變。做大排量摩托車,不再是簡單地賣一個產品,而是在賣一種生活方式。另外,個性化產品企業的銷售模式將向扁平化銷售模式轉變,形成一種新的生態。過去,人們一直關注摩托車本身,而今后大家關注的不僅于此,還包括服裝、服飾等一系列產品,以及“互聯+”的生活方式?,F在行業協會正在跟中國移動合作,重點就是加在新車型obd口上的一個插件。對于企業來說,這個插件可以幫助其了解用戶車輛使用情況,比如車輛如果有故障,會自動報故障碼,故障碼會直接反饋到企業,企業通知用戶到最近的點修理;對于用戶而言也可提高自身便利性,比如幾個朋友一起出去騎行,大家相互可以看到各自在什么地方,這可以顯示在手機上,并且大家還可以通信。行業也正在推動這一塊的發展,這也給今后高端摩托車帶來一種新的生態。
第五,建立摩托車金融體系,和商業銀行合作,開展經銷商的信貸合作,購車的分期付款服務,促進消費的便利性。大家都知道,在東南亞國家買摩托車全都是分期付款,在中國,買摩托車分期付款目前還不那么普遍,那么下一步,我們也會和一些相關的金融機構做溝通,開展摩托車金融方面的服務。
第六,摩托車產品升級換代離不開零部件供應商的支撐,零部件供應商應從簡單的生產向超前發展。在國外,如德爾福等一些大的零部件供應商,它們是與整車企業做同步研發的,另外它們還做超前研發,再將產品推薦給車企。但是我國現在的零部件企業基本是跟著整車企業在跑,今后,零部件企業可能要沿著超前研發去發展,給整車企業提供新技術,將此作為產品的賣點。
第七,環保越來越受到重視,新能源摩托車是國家鼓勵發展的方向,摩托車行業要從中高端電動摩托車入手,打造新技術、新能源形象,避免跌入電動自行車怪圈。我們有一個建議,如果摩托車行業要做電動車,應該從中高端入手,如果做低端,根本做不過現在的電動自行車,因為它們既不要駕照也不要牌照,所以我們應先從中高端入手。
第八,世界經濟難以在短期內恢復,我國摩托車出口量較大的緬甸、尼日利亞等國家,經濟和政治形勢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同時國內企業在市場價格上的惡性競爭也會對中國摩托車的國際形象產生很大的影響。大家知道,中國的實體經濟這兩年處于下滑趨勢,今年中國實體經濟仍會持續下滑,所以習主席在2017年經濟工作會上提出六點要求,對于我們來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力發展實體工業。我想,這是一個回歸。
第九,在低碳、環保、節能的大趨勢下,以及絡技術的加入,更安全更環保的摩托車將會快速發展,新能源電動摩托車、采用汽車技術的摩托車將會快速發展。
第十,“互聯+”和工業4.0的風潮深度影響傳統制造業,摩托車向智能化、服務化、社交化演變,是行業轉型的大方向,中國制造2025將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推動節能與新能源在行業的運用,通過互聯技術的支持和跨產品技術的對接,給傳統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說說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一個是禁限摩。目前行業正在組織一個專家團隊解決禁限摩問題,這個項目也得到了行業企業的支持,尤其是大長江、宗申、五羊-本田,給這個項目出資金,來推動這個項目。下一步也希望各個企業能夠來支持這個項目,這是決定行業發展的一個項目,所以希望能得到各個企業的大力支持。
第二,新能源摩托車市場潛力巨大。今后,電動摩托車也是突破城市禁限摩的路徑之一,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好電動摩托車。
第三,僵尸企業退出問題。目前,行業買賣目錄猖獗,嚴重擾亂中國摩托車行業市場秩序,我們也會跟相關部門建議完善目錄退出機制,實現市場集中度,形成若干國際化的知名品牌。
以上就是中國摩托車行業目前的整體情況,以及我對未來中國摩托車行業發展的一些想法。不當之處請大家指正,謝謝!
(編輯:Asan)